蒙特梭利


瑪莉亞 .蒙特梭利

瑪莉亞 .蒙特梭利博士是一位義大利籍教育家,也是義大利國內得第一位女醫生。在本世紀初期,他透過長期對兒童實際接觸與觀察而提出的教育方法,不僅改變了當時人們對兒童教育的看法與做法,也深深的影響了後代。終其一生她將自己投注於教育工作。當她在1952年辭世時,已備受世界各地的尊重與矚目。

蒙特梭利環境的特色 

蒙特梭利環境是一個依照孩子的需要和發展,經過規劃的人性化與自由開放的學習成長空,它以生活化的活動方式進行環境裡的各項活動。在準備好的環境中,導師經由觀察然後依孩子個別發展的興趣、步調與需求進行引導後,讓孩子展開自發性的探索與學習。
在環境中孩子擁有多項自由,可以獨立工作,更可以學習到如何尊重自己與別人及週遭的一切。

 何謂敏感期 

透過觀察,蒙特梭利博士注意到,無論哪一個孩子,只要到達某一個年齡對某些事物會特別有興趣而且會想要做。她感到疑惑:為什麼那時期會想做那些活動呢?荷蘭生物家度佛利斯提出他長期對生物觀察所得所有生物在幼年都有一段『敏感期』,愛這短暫時間中,牠對某些事物的感受性會特別強,蒙梭利接受度福利斯的說法,開始把人類幼兒期所呈現的各種特徵和傾向,以『敏感期』的現象來加以說明。
這階段的孩子會愛上他們的環境。用蒙特梭利的話來說,就是「孩子與環境談戀愛」他們不斷地在環境中找尋成長時所需要的東西,以致於全心投入,孩子在敏感時期和環境接觸的那股能量是非常強烈的。大人可能驚訝於孩子忘我的反覆不斷進行某些活動,但孩子仍然持續進行著。
敏感期包括:秩序、語言、動作、感官的精鍊、對微小的事物、社交禮儀等等的敏感期。

在安康蒙特梭利的環境裡,我們給孩子的--

日常生活教育

教育意義:

 

以日常生活為基礎的練習,分為四大類即:基本的運動、社交的行為、對環境的關心、對自己的照顧,而從中衍生出來的種種差異也可看出他本身的獨立性,練習內容完全依照該國成人實際行為作為練習的規範。

 

教育目的:

 

從人類文化學立場強調的是「文化和人格」,把現行的日常生活拿來作練習,就是要孩童包容老師的示範(觀察),然後維持(不斷練習),以至於有創造(發展)。兒童以此過程養成國民必備的基本能力,一邊還自我調整。

 

教育特色:

 

蒙特梭利生活區裡,提供孩子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觸到的事務,並且對他們身心發展有幫助的肢體練習。我們選擇適合兒童身材的用具,以兒童搬的動的器具為準,讓孩子能夠自在地操做。同時,配合具有吸引力、生活化的教具提供孩子反覆練習的、自我發現、自我訂正錯誤、自由選擇目的物的學習,由此培養孩子的秩序感、手眼協調、專注與獨立。本園所在蒙氏日常教育系統下採取:

 
  • 基礎動作練習─包括走線平衡練習、坐下/起立、舖捲地毯及抓、倒、舀、夾等練習,幫助兒童適應新環境。
  • 自我照顧練習─包括攜帶物品的整理、穿脫衣服、穿脫鞋、洗手、衣服摺疊的方法,及衣飾框的學習,幫助兒童養成良好的自理能力。
  • 照顧環境的練習─包括掃地、拖地、洗抹布/餐具、擦洗桌子、照顧植物及擦,幫助兒童養成獨立自主的人格特性。
  • 生活禮儀的練習─包括如何與師長、同學打招呼,常把「請、謝謝、對不起」掛在嘴邊,提供社會能力的練習,引導孩子輪流使用公物,建立合宜的行為舉止。
  • .動作控制的練習─幫助兒童培養控制肢體動作的能力。
  

從生物學立場是強調「運動」,運動並不單是身體機能養成的手段,也是促進精神活動和智能發達的要件,換言之,在人格形成上所必要的身心知性各方面都是由「運動」來促成。在人類活動中,運動是經由手來表示,但不單只讓手指便得敏感,而要經由手來調整運動的機械功能,而且它也是為寫前練習作準備。



  

感官教育

教育意義:

 

每個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一股精神力量,從孩子潛在能力或自發性的活動以及從環境所接收到的印象,促成了精神的發展,亦即形成了人格。而人類是由精神和身體(肉體)所構成的整體,因此,從環境中吸收必要事物的器官就是感覺器官,而感覺器官受到環境的刺激之後,傳達訊息到腦部,再由知覺神經傳達到肌肉以產生的運動,而這感覺的發達又是智能活動的發展基礎,若感覺系統上有所缺陷,則其人格發展就易造成偏差,所以我們必須提供孩子感覺豐富的環境及機會,從不斷訓練強化的過程中,讓孩子累積一連串感覺動作的經驗。

 

教育目的:

 

從生物學的觀點來看,感覺教育的目的是在於幫助孩子各種感覺的發展;而從教學觀點來看,孩子為了適應實際生活(現在以及未來),必須對環境有敏感的觀察力,也因此必須養成觀察時代必要的能力與方法。

 

教育特色:

  

ㄅ、以日常生活為基礎,依孩子的個別差異,掌握孩子的敏感期。

 

ㄆ、經由各種感覺來了解感覺的特質(大小、輕重、冷熱等)

 

ㄇ、使孩子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如:三階段名稱練習等)

 

ㄈ、以視、聽、觸、味、嗅五種感覺組成,來讓孩子練習。

 

ㄉ、教具本身的特性︱『性質孤立化、錯誤的訂正、美觀、可移動(活動)、限制、尺寸』。



  

算術教育

教育意義:

 

數在食、衣、住、行的日常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幾乎沒有一個民族不知道『1、2、3、很多...』這些和數有關的概念或名稱,僅就最簡單的數東西便和我們得生活密不可分。蒙特梭利強調:「數學方法必須以孩子發展為中心」所以我們在教導孩子算數的過程絕不是在考倒他們,造成挫折,而是讓他們從了解「數」中得到喜悅和滿足。

 

教育目的:

 
  • 透過幼兒期的生活經驗,讓孩子熟悉數與量,認識邏輯性的數量概念中並且有系統的進行學習。
  • 培養幼兒對整體文化的吸收學習,以及形成人格時所需要的抽象力、想像力、理解力、判斷力進而達到完美的人格。
 

教育特色:

 

ㄅ、以感官教具為基礎。

 

ㄆ、由具體量導入,學習有先後秩序。

 

ㄇ、提供邏輯~『數』的經驗。

 

ㄈ、重視數量、數字、數名三者之間的聯合關係。

 

ㄉ、以數量計算著手、數字一律以阿拉伯數字表示。

 

ㄊ、學習位數~「為明示數字的位數及方便幼兒記憶,數量教具中的數字,代表數量的具體物均以不同顏色區分」。

 

ㄋ、教具之自動控制錯誤,使兒童能自發性且自然的學習數概念。



  

語文教育

教育意義:

 

人類用聲音符號來表達思想和情感,這聲音符號就是語言和文字,合稱為語文。它包括了啼哭、說話、肢體語言、以及顏面的各種表情,語言也可作有聲的思考及想像。因此,以語文為中心的活動設計,將有助於幼兒對溝通的興趣發展,以及啟發另類思考,進而從中獲得快樂。

 

教育目的:

 

語文溝通能力是身為廿一世紀人類所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其中聽、寫、說、讀的能力,為孩子開拓更廣的學習視野語言扮演著人與人之間溝通的角色,透過語言才能夠與人、事、物都做到最好的表達與溝通。因此,蒙特梭利非常注重語言區的學習,在其他各各區域的操作環境中,都間接地在為孩子的語言學習做準備。在蒙氏語文教育系統下,為孩子佈置一個合宜的語文環境是重要且必行的,設計精良的教具,讓孩子自由選擇,反覆練習,對工作有條裡的分析,並能在教具操作中自我發現錯誤而主動加以訂正,讓孩子在安寧和諧的環境中,享受學習的樂趣。

 

教育特色:

 

蒙特梭利認為孩子的語言學習是由「聽」而能「說」,然後孩子從「寫」中去表達,最後才能「讀」。因此在蒙氏教室中,感官、生活區和數學區都同時在為孩子們的「寫」的能力作準備。孩子以圖畫或者孩子假裝寫字去表達,都是蒙特梭利所指的「寫」的能力。這是蒙特梭利在對孩子有充足而細膩的觀察與了解之後,才能夠產生的獨到而精闢的見解,造就蒙氏語言區的最大特色。本園所在蒙氏語文教育系統下採取:

 
  1. 開發兒童聽、說、寫、讀的能力,增進文化教育及藝術教育的涵養。
  2. 落實繪本教學,學習架構各種主題綱,增加語文發表及賞析的能力。
  3. 安排團體討論的機會,讓幼童學習主動參與討論學習如何傾聽和表達。
  4. 運用實體物或圖片進行操作,減少不必要的學習障礙,增加孩子的學習樂趣。
  5. 配合單元主題做延伸活動,豐富孩子學習的深度及廣度
    ,讓孩子與多元社會同步成長,了解夠多語言詞彙,學會如何學習。
  6. 寫前練習,給予孩子正確的運筆技巧示範,增加孩子小肌肉的發展,為寫字練習立下良好的根基。
  7. 佈置舒適合宜的閱讀環境,引導孩子背誦詩詞及童謠,讓孩子感受文字之美,進而潛移默化,涵養孩子不凡氣質。
  


文化教育

教育意義: 

 

文化科學教育是由歷史、地理來探討人和時間及空間的相互影響所形成的多種文化與環境,再分為~自然科學的動物與植物、物理科學的天文及地理,這些又可分成有生命及無生命的探討,所以文化科學包含了:地理、歷史、動物、天文、地質、植物的各項知識。

 

教育目的:

 

帶領孩子對其生存的環境及接觸的人、事、地、物有一份濃郁的興趣去欣賞、觀察及認識。進而培養對宇宙大自然有一份熱愛與責任感,使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有足夠的適應力,能獨立工作和充分的自我實現,同時,我們所呈現的整體性、完整性的架構中,給孩子完整的認識且有更廣的世界觀。

 

教育特色:

 

從發展的觀點來說,孩子具有特殊的敏感性及吸收性的心智,來吸收外在環境的一切事物、來建構自己,而孩子的生存環境不外乎人、自然、動植物、天文及地質有關。例如:孩子一天的作息、日夜的替換、食衣住行、居住的地方,這些受季節、氣候、溫度變化的影響,種種與孩子生命息息相關的自然教材,是最適合讓孩子去接觸。

 

蒙特梭利文化科學教育的教材與特色,是提供整體性的概念認知,採部份介紹,而教材工作的設計是由『具體』→『半具體』→『抽象』。由已知的概念到未知的探討。而教具本身是有順序、美觀又完整的架構,指導者將艱深的科學,以孩子能接受的事淺顯的方法作成一份份的工作,應用感官的操作,使孩子在親手操作中達到認知的效果,而指導者預備一個設計過的環境,依孩子內在的需要,快樂的進入學習領域,讓我們的孩子有快樂的、豐富的、完整的的了解。